背景:據(jù)報道,“盲盒”成為一些人的炒作對象。一對夫婦4個月花了20萬元在盲盒上;還有一名60歲的玩家,一年花費70多萬元購買盲盒。某二手購物平臺今年年中公布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過去一年有30萬盲盒玩家在其平臺交易,每月發(fā)布的閑置盲盒數(shù)量較一年前增長320%。
新京報發(fā)表熊志的觀點:所謂盲盒,里面通常裝的是動漫、影視作品的周邊,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。之所以叫盲盒,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注,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。心理學研究表明,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復決策,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。就這點來看,這和買彩票頗為相像,都有賭運氣的成分。但是,盲盒又是個高度不透明、信息極為不對稱的行業(yè)。售賣盲盒的商家,是否放大了“中獎”概率,變相誘導購買?那些經(jīng)典、限量款的真實“中獎”率會不會低于宣傳,留下消費陷阱?而且,盲盒中的一些物品可能是山寨產(chǎn)品,標稱的設計師原創(chuàng)設計的玩偶是否名副其實,同樣是未知數(shù)。一些限量款玩偶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價格暴漲,溢價甚至達到三四十倍,到底是真實供需關系的結果,還是有商家投機炒作的因素,對盲盒玩家來說很難判斷。不久前,炒鞋的話題引發(fā)廣泛討論。炒鞋所衍生出來的一些亂象,比如中間商刻意購買囤貨,人為制造稀缺性,誤導消費者,同樣可能在盲盒經(jīng)濟衍生的二手交易市場上演。盲盒經(jīng)濟的受眾,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,他們對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相對較低,可能成為被套路收割的對象。有必要提醒年輕人節(jié)制消費、避免成癮。當然,這也有賴于監(jiān)管部門進一步規(guī)范市場,對交易不透明以及各類違規(guī)炒作,及時清理打擊,保證這一新興行業(yè)能夠良性運轉。
小蔣隨想:馬季在1984年春晚上說過一段名為《宇宙牌香煙》的單口相聲。表演香煙推銷員的馬季說了如下套路:要推出系列成套產(chǎn)品,集齊全套有大獎,最后露了底——“我給您說實話吧,我預計今明兩年呀還不會有人領走(大獎)咧!咋回事呢?每套我都少印三張!”35年前的笑料放到今天仍有現(xiàn)實意義。就“盲盒”而言,買家根本不知道所謂的“限量款”究竟有多少,限量的量是商家的“商業(yè)機密”,買家可能永遠也抽不到。有人說,二手平臺確有限量款出售,說明限量款是存在的,物以稀為貴,將愛好與投資相結合,以炒養(yǎng)玩,不失為好路子。說這話的人,估計還是沒經(jīng)驗,廠商出了“限量款”后,還可以“復刻”“再版”,或者換個配色出“新款”,這樣的例子多如牛毛,鞋是如此,盲盒也是同理。任何量產(chǎn)的東西,只要廠家想做,就可以大量供給,“絕版”反而是傳說。有人想買,放著錢不賺,商人怎么會犯傻?只要是炒作,難免滋生泡沫,在泡沫沒破之前,它會變得越來越大,誘使一些人加入“膨脹大軍”?墒,物極必反,泡沫一旦炸裂,則會灰飛煙滅。當外行聽說某物的價格暴漲、創(chuàng)造“神話”的時候,它可能已經(jīng)“見頂”。參與炒作的人都想吃到最肥美的魚身,卻可能成為魚尾巴的“接盤俠”。娛樂玩一下沒什么,但別玩物喪志。多干正事,有所建樹,創(chuàng)造的價值才靠譜。
(責任編輯:臧夢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