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多發(fā)。為不斷強化源頭治理、綜合治理,公安部等四部門日前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(lián)違法犯罪聯(lián)合懲戒辦法》(以下簡稱《懲戒辦法》),主要包括懲戒原則、懲戒對象、懲戒措施、分級懲戒、懲戒程序、申訴核查等6個方面內容,自12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
說起電詐,不少人深惡痛絕,卻又防不勝防。視頻里甜言蜜語的“妹妹”,竟是騙子;微信群里搶了幾個紅包就被騙走40多萬。與傳統(tǒng)詐騙犯罪相比,電信網絡詐騙手法多變、實施速度更快、犯罪成本更低、傳播的隱蔽性和廣域性更強。單靠公眾自身的反電詐能力,難以與之抗衡。
當然,我們并沒有坐以待“騙”。近年來,網絡安全法、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律法規(guī)相繼出臺,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提供了有力武器。全國公安機關深入推進“云劍”“拔釘”“斷流”“斷卡”等專項行動,在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方面頗有成效。今年5月,公安部發(fā)布數(shù)據顯示,5年來,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194.5萬起。
不過還要看到,新型電詐犯罪手法加速迭代,詐騙的精準度、偽裝性越來越高,將反電詐進行到底仍面臨一些難點。尤其是,詐騙分子并非“單兵作戰(zhàn)”,往往還有產業(yè)上下游相互配合,有不少電詐工具人通過出租出售電話卡和銀行賬戶、販賣個人信息、“跑分”洗錢等,為犯罪持續(xù)“輸血供糧”。
動輒打罵、關禁閉,甚至抽皮帶、關水牢,去年的一部反電詐影片真實展現(xiàn)了境外詐騙分子的兇殘,其中一些電詐工具人助紂為虐。比如,有人蒙頭寫代碼,以供“釣魚”之用;有的為了區(qū)區(qū)幾百數(shù)千元,就將自己的銀行卡、手機卡出租出售。
反電詐,既要嚴厲打擊詐騙行為的主要實施者,也要有效懲治協(xié)助犯罪的人!稇徒滢k法》進一步明確了懲戒對象和懲戒措施,對“卡農”、“號商”等涉詐黑灰產從業(yè)者給予適當懲戒,豐富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的工具箱,形成對現(xiàn)有刑事打擊、行政處罰措施的有效補充。
電信網絡詐騙涉及金融、電信、互聯(lián)網等多個行業(yè)領域,因而打擊治理也離不開“全”!稇徒滢k法》明確了金融懲戒、電信網絡懲戒、信用懲戒三項懲戒措施,讓懲戒對象付出“一處失信,處處受限”的代價。這就掐住了電信網絡詐騙的“七寸”,既進一步延伸了反電詐“觸角”,壓縮了高風險人群利用相關卡、戶閃轉騰挪的操作空間,也釋放了強有力的警示效果,有助于構建起運轉高效、整體聯(lián)動、齊抓共管的全社會反詐工作格局。
懲戒體系更完善,對懲戒尺度和精準性的要求也更高了!稇徒滢k法》在對被懲戒對象實施懲戒的同時,也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,在懲戒期間允許被懲戒對象既有的代扣代繳稅款、社保、水電煤氣費等基本生活支出正常辦理,可謂用力適度、精準到位。
天下無詐,是人們的期待,也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配合。只有群防群治,進一步筑牢反電詐“防火墻”,才能讓電信網絡詐騙無處遁形、無計可施。不相信天上掉餡餅,才能繞開更多陷阱。也提醒那些心懷“發(fā)財夢”的人,賺錢的方式有很多,別給騙子當工具。(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梁瑜)
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,原創(chuàng)評論、理論文章可發(fā)至cepl#ce.cn(#改為@)。詳見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。
相關文章:同向發(fā)力筑牢反電詐防線
鏟除為電詐“輸血供糧”的鏈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