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貴州省招生考試院發(fā)布的一則通報指出,外來人員隨遷子女在貴州省參加高考的政策出臺以來,少數(shù)人員通過空掛學籍等方式違規(guī)獲取貴州省高考資格,造成惡劣影響。通報點出了3名考生違規(guī)情況,分別被錄取至清華大學、復旦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,但實際上高中階段都沒有在貴州省就讀,而是在高考報名資格審查中提供虛假材料,違規(guī)獲取了當?shù)氐母呖假Y格。
此次事件,讓“高考移民”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熱點。對此各界已經(jīng)討論過許多次了,“高考移民”的產(chǎn)生,背景是高校普遍采用“分省定額”的錄取方法,綜合考慮各省高考人數(shù)、生源質量、區(qū)域協(xié)調發(fā)展、本校條件等因素,編制各省各專業(yè)內的招生計劃。由此導致的一個問題是,各地錄取率有所差異。比如在不同省份,人們感覺考清華北大的難易度不同,許多具有211、985高校的省份,也有不同程度的本地化傾向。這種情況下,有的人早早遷移戶口,實際工作、居住、求學都發(fā)生在遷入地中,并不構成對本地生源的不公平競爭;但“高考移民”則不然,他們假辦戶口或者臨時遷入戶口,毫無疑問侵占了當?shù)乜忌~。
而此次披露的則是一種新型“高考移民”。過去,為了保證公平,我們一直的政策是不論在哪里上高中,高考報名必須回原籍。這項政策堅持多年,但也出現(xiàn)一個問題,有的進城務工子女始終在該地上學,但沒有獲得戶口,仍然打回原籍,對這類考生就有失公平。有鑒于此,國務院多次強調“落實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和升學考試的政策措施”。像貴州這樣,積極解決外來人員異地高考的省份不在少數(shù)。遺憾的是,這樣的政策利好,也被一些人盯上了。有的人利用政策獲得當?shù)貞艏蛯W籍,卻一直在外地學習,最后回當?shù)貐⒓痈呖;甚至有的本地考生也去外地求學,最后回本地參加高考。由于戶籍和學籍都是真的,這種“高考移民”顯得更加隱蔽,不易察覺。
偽造學籍、空掛學籍、人籍分離等現(xiàn)象,不僅侵害了外來人員異地高考的權利,也擠占了本地學生進入大學的機會。高考公平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,關系到無數(shù)家庭的命運,絕不能任由弄虛作假的現(xiàn)象發(fā)生。杜絕這種現(xiàn)象,就要守住“三關”,首先要嚴把“入戶關”,查清戶口遷移事由是否正當;其次要嚴把“學籍關”,落實教育部規(guī)定的“一人一籍,籍隨人走”;最后要嚴把“錄取關”,加強審查學生的資料信息。此外要注意,“高考移民”背后,通常有產(chǎn)業(yè)鏈的影子,特別是一些超級中學和民辦學校合作辦學,往往藏有貓膩,對此可以有針對性地入手,進行重點排查;對于包庇縱容“高考移民”的有關單位和人員,要積極追責;至于“高考移民”背后的腐敗問題,則更不能姑息,必須徹底追查懲治。
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?shù)馗呖颊,初衷是促進教育公平,結果反倒被一些人借機鉆營,損害了教育公平。這再次提醒我們,高考是我們大多數(shù)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,一舉一動都關系重大,必須堅持重拳整治“高考移民”,全力營造公平有序的考試招生環(huán)境,才能讓教育公平成為維護社會公平的基石。
(責任編輯:臧夢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