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高考是教育的“指揮棒”,那“院士”無疑是我國科技人才資源配置的“航向標”。在我國建設科技強國的今天,有限的院士名額應該更多地向“卡脖子”關鍵技術領域的科技專家傾斜,應當授予真正在科技領域默默耕耘且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。
近日,多個推薦單位公布了2021年兩院院士候選人擬推薦名單。其中,茅臺集團總工程師被推薦入圍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,引發(fā)網(wǎng)友廣泛關注。有人說,這是“醬香型科技”;有人建議,“老干媽也來個院士”;還有人說,此事“殺傷力不大,侮辱力極強”。
這不禁讓筆者想起了10年前的“煙草院士”。“煙草院士”“白酒院士”二者的引人爭議之處,其實如出一轍。
2011年,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研究員謝劍平,作為研究“降焦減害”的煙草化學專家,在歷經(jīng)了4年3次提名后終于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。這在當時引起了激烈討論。反對者主要有三條反對意見:一是質疑技術含量,二是吸煙有害健康,三是煙草公司是利稅大戶、存在“商業(yè)入侵科學”之嫌。此事最終結果如何呢?煙草院士雖然爭議甚大,但已當選的院士并未撤銷,不過中國工程院表示,今后不再受理煙草科技領域候選人提名和推薦。
現(xiàn)在,“白酒院士”候選人引發(fā)的主要反對意見,其實也是上述三條,質疑技術含量、酒精有害健康、白酒行業(yè)也因利稅豐厚而存在“商業(yè)入侵科學”之嫌。
這并不是巧合。煙草院士、白酒院士都來自同一個專業(yè):食品科學與工程。這種與大眾生活十分貼近的傳統(tǒng)專業(yè),自然容易招致大眾對其科學性的質疑。畢竟,人人都能對食品點評幾句,但看到衛(wèi)星、火箭、超級計算這類科技新聞,大部分人都只會喊“666”并點贊。
從這個角度說,研究衛(wèi)星可以評院士,研究食品、白酒為何就不能評院士呢?不能搞專業(yè)歧視嘛!
但筆者還是認為,白酒專業(yè)的人進入院士候選也就算了,還別真的當選院士,因為那樣實在不妥!畢竟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導向問題。
一是入選兩院院士是一項崇高榮譽,對學術風氣和社會風尚都有極大影響。院士是我國科技界最高學術榮譽稱號,被推薦者基本都是對推動國家和社會科技進步有建樹的科技工作者。如果說高考是教育的“指揮棒”,那“院士”無疑是我國科技人才資源配置的“航向標”。在我國建設科技強國的今天,有限的院士名額應該更多地向“卡脖子”關鍵技術領域的科技專家傾斜,應當授予真正在科技領域默默耕耘且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。雖然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,白酒行業(yè)也是納稅大戶,但人們顯然更希望其他利國利民的科技領域得到激勵與扶持。
二是院士評選應盡量避免金錢和權力的干擾。過去一段時間,個別有頭銜的黨政干部利用職務之便當選院士,曾引起過普遍質疑,被認為擠占了一線科技工作者的發(fā)展空間,有“鳩占鵲巢”之嫌。2014年的兩院院士大會,曾修改相關章程,強調堅持和突出院士增選的學術導向,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擾。自那以后,黨政干部當選院士被遏制。同理,如果財大氣粗的企業(yè)意圖推動培養(yǎng)其在院士領域的代言人,那極有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競爭,也需要警惕。
當前,中國制造業(yè)和中國科技正面臨著搶占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的艱巨任務,我們支持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、榮譽性的本質定位,希望院士評選為中國科技發(fā)展樹立良好導向。(本文來源:經(jīng)濟日報 作者:佘惠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