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門科學的建立通常需要有假設,而經(jīng)濟學的假設之一,是資源稀缺。有個問題要問讀者:經(jīng)濟學為何將資源稀缺作為假設?是真實世界的資源并不稀缺還是經(jīng)濟學家無法證明資源稀缺?我的看法是后者。若資源不稀缺,經(jīng)濟學不必研究資源配置;而假設資源稀缺,最大可能是經(jīng)濟學家說不清資源到底是否稀缺。
從需求角度看,資源稀缺的實質是指人的生命有限
是的,因為資源稀缺,經(jīng)濟學才需要研究資源配置?蓡栴}是世界上的資源真的稀缺么?從某些資源供給看,比如目前煤炭和石油儲量急劇下降,要不了多少年就會枯竭,此類資源無疑是稀缺的。但也有一類資源如江上清風山間明月,人們享之不盡、用之不竭,這類資源似乎又不稀缺。那么經(jīng)濟學的“資源稀缺假設”能否成立呢?
不瞞讀者,這問題一直困擾我多年。后來要給研究生授課,繞不開、躲不過。我曾提出過一種解釋,有兩個要點:第一,資源稀缺假設是為了界定經(jīng)濟學的研究范圍,意思是經(jīng)濟學只研究稀缺資源的配置,供給無限的資源不研究;第二,所謂稀缺資源是指有價格的資源,物以稀為貴,價格越高,說明資源越稀缺。
以上解釋避開了資源是否稀缺的爭論,聽上去好像也能自圓其說。不成想,前年我寫《經(jīng)濟學反思》時再次推敲,卻發(fā)現(xiàn)這解釋是循環(huán)論證。比如我說經(jīng)濟學只研究稀缺資源的配置,而稀缺資源是指有價格的資源。讀者看出其中的破綻沒?事實上,價格本來是需要經(jīng)濟學研究的,而我卻說有價格的資源經(jīng)濟學才研究,這不是循環(huán)論證是什么?
此路不通,當然得另辟蹊徑。也算功夫不負有心人,近兩年我反復思考,現(xiàn)在又想出了新的解釋:原來,對“資源稀缺假設”不應從資源的供給看,而應從需求的角度看。換句話說,從需求角度看,資源稀缺的實質是指人的生命有限。人的生命有限與資源稀缺有何關聯(lián)?下面我分四個層次來論證。
第一層:人的欲望無限。說人的欲望無限應該不會錯,欲望乃人之天性,而且人的欲望大小與身份地位無關,與錢多錢少也無關。說我自己吧。我有自知之明,明知自己買不起直升機,可每次遇到交通堵塞卻時常異想天開,希望自己有直升機。相信別人也會有類似的想法,你去問一個乞丐,假如有一套免費的別墅和茅草屋供他選擇,他會怎么選?他一定會選別墅對不對?
第二層:人的欲望無限而需求有限。經(jīng)濟學所說的需求是指有效需求,而不是指人的欲望。何為有效需求?通俗的解釋,是有購買力的需求。比如我希望擁有直升機卻無錢購買,我的希望就是欲望,不是需求。這方面的例子多,也不難理解。但經(jīng)濟學但凡講需求,不論是否提“有效”皆是指購買力。欲望與購買力是兩回事,不可混為一談。
第三層:購買力有限源于生產有限。薩伊定律說:供給能自動創(chuàng)造需求。是的,人們賣出自己的商品,是為了購買別人的商品,既然大家都是為買而賣,這樣有供給當然就有需求。再往深處想,該定律還有一層含義,即購買力要受商品生產能力的約束。舉個例子,假如你只能生產1萬元商品,將商品賣出后你得到1萬元貨幣,而1萬元貨幣也只能購買別人1萬元商品。由此可見,一個人購買力有限,歸根到底是他生產有限。
第四層:生產有限是由于人的生命有限。人生七十古來稀,說的是人的生命有限。今天科技進步、醫(yī)療發(fā)達,長命百歲者已不罕見,可即便活到一百歲,人的生命卻仍然有限。前面我說一個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,是因為他沒有足夠的商品去交換別人的商品。之所以如此,原因是他的生命有限。生命假若無限,他就能生產出無限多的商品。
綜合起來我的結論是:資源稀缺假設的依據(jù)是生命有限。一方面,人的欲望無限;另一方面,由于人的生命有限,有生之年的勞動時間有限,導致生產用于交換的商品有限,于是有效需求(貨幣購買力)有限,這樣才使得人的欲望與需求之間出現(xiàn)了缺口。
在馬克思看來,資源稀缺即為時間稀缺
對上述結論,我想再作三點補證。
眾所周知,西方經(jīng)濟學今天只研究效用價格,不再討論商品價值,但不討論不等于不存在。馬克思說,商品有使用價值與價值;勞動有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。具體勞動創(chuàng)造使用價值,抽象勞動創(chuàng)造價值,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?梢娫隈R克思看來,勞動的時間是最重要的資源,資源稀缺即為時間稀缺。此其一。
其二,經(jīng)濟學研究資源配置,另一原因是人們做選擇存在機會成本。機會成本讀者都熟悉,是指作一種選擇而放棄另一選擇的代價。要追問的是:人們在作一種選擇的同時為何要放棄另一選擇?答案當然是時間稀缺。理由簡單,時間若不稀缺,不會有機會成本;沒有機會成本,也就無需研究資源配置。
第三點補證,是對一種現(xiàn)象作說明。有人說,人類選擇存在機會成本不單是勞動的時間稀缺,也可能是資本稀缺,比如同一筆資金,投向甲項目就不能投向乙項目。我的看法,資本是物化勞動的載體,本身來自剩余價值的轉化,而剩余價值由勞動創(chuàng)造,將資本還原也是勞動時間。從這個角度看,資本稀缺其實就是時間稀缺。
〔作者王東京系中共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副校長(副院長)〕
(責任編輯:李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