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不論是大銀幕還是小屏幕手機端,專為中老年觀眾制作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少,歷史劇變成了古裝偶像劇,時代劇也把目標對準年輕觀眾,啟用大量偶像明星的同時,上一代觀眾熟悉的資深演員們,如王麗云、楊昆、丁嘉麗,以及潘虹、何賽飛等人,都已成了婆婆、丈母娘“專業(yè)戶”。相比工作壓力大、娛樂形式更豐富的年輕人,處于退休或準退休狀態(tài)的中老年群體更需要適合自己的題材,而隨著智能手機和短視頻平臺的普及,他們也更容易接觸到門檻更低的“霸總爽劇”。
像那些作品名稱中就標明“50歲”的作品,擺明就是針對這類老年人量身定做的商業(yè)快消品,雖然“服化道”制作粗糙、演員沒有名氣,但架不住劇情“上頭”——劇中主角不是遇見多金深情的富豪,就是自身反轉(zhuǎn)逆襲,給觀眾一種很解氣的代入感。但這些同質(zhì)化的套路元素,也很容易令中老年觀眾沉迷其中,如果平臺再弄成“前免費,后付費”的模式,難免就成了另一種“老年人保健品陷阱”。
隨著這類作品賽道競爭越來越激烈,制作方如想做出差異化,不同于那些針對年輕人的爽劇,在愛情和身份的戲劇沖突之外,也要挖掘中老年人社會經(jīng)歷和家庭地位等其他矛盾點,這也給創(chuàng)作者提出更高要求——如何將現(xiàn)實中的中老年人生活搬上屏幕,拍出他們的精神狀態(tài)、合情合理的訴求,而非遠離現(xiàn)實的“霸道總裁愛上絕經(jīng)的我”。
事實上,這些年也有不少優(yōu)秀的影視劇,真正拍出了中老年人的境況。譬如2021年的20集短劇《大媽的世界》,李玲玉和穆麗燕兩位“60后”資深演員,就展現(xiàn)了廣場舞大媽們的退休生活,劇情中同樣也有追劇打Call、機智反詐情節(jié),但大媽們都在積極用自己的智慧和閱歷來適應這個數(shù)字化的世界,諷刺中不乏樂觀和自省。今年由張國立、王剛和張鐵林這組“紀曉嵐鐵三角”再度合作的《老家伙》,也展現(xiàn)了退休老同事們?nèi)绾未蛟炖夏耆松鐓^(qū),不乏你來我往的各種操心之事,體現(xiàn)的是人情世故的歷練和豁達。同樣,今年9月剛上映的《出走的決心》里,50歲的“大媽”在滿足對家庭和子女的責任后,選擇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出走,這才是真正的“爽”。
因此,不論是微短劇、短劇,還是長劇、電影,其實都可以產(chǎn)出角度不同、層次多樣的佳作,制作方不應一味媚俗,而應通過更接地氣的采風和打磨,推出真正適合中老年人精神和情感世界的精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