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林墻倒下曾被歡呼為“歷史的終結”。撒切爾夫人“別無他選”的名言廣為傳播:除了走向市場經(jīng)濟、多樣化社會以及民主政治體制之外,別無他選。
然而,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(fā),讓資本主義擁護者固有的孟德維爾式樂觀不復存在。在1714年的“蜂巢理論”中,孟德維爾描繪了個人私利何以能轉化為公共福利。這樣的想法在今天已完全不合時宜。因為即便擁有高尚情操,也無法阻止危機氣候蔓延、無法避免金融體系熔毀、無法為希臘和西班牙的上百萬失業(yè)工人創(chuàng)造工作崗位、無法克服非洲國家的饑餓、更無法創(chuàng)造全世界收入與財富的平等。
此時,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再度發(fā)現(xiàn)。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(chǎn)后,法國前總統(tǒng)薩科奇有意讓人拍下他在讀《資本論》的照片。德國當時的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也認為,“部分馬克思思想十分有益”。由于深陷資本主義危機,世界各地爆發(fā)了新的抗議運動:占領華爾街,巴西無地農(nóng)民運動,歐洲危機國家反對排擠、爭取有尊嚴工作的青年運動,印度婦女運動,傳統(tǒng)的工會運動重新獲得動力,拉美地區(qū)殖民時代以前的本土傳統(tǒng)甚至獲得了憲法地位!懊篮蒙睢背蔀槿诵曰鐣刃虻闹笇枷。
所謂歷史的終結,只是新的社會運動來臨之前的短暫寧靜。對政治行動來說,理論指導不可或缺,人們找到的指導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。德國前聯(lián)邦憲法法官恩斯特—沃爾夫岡·博肯福德直言,鑒于現(xiàn)代資本主義的“非人性特征”,“馬克思預言的現(xiàn)實意義無從躲避”。
這不只是德國的情形。2008年9月以來,整個金融世界一片廢墟,之所以能夠繼續(xù)存在,全憑著國家通過高額負債救助瀕臨破產(chǎn)的金融機構。人們在這種情形下重新學習和討論《資本論》,是因為它為當下的具體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論支持。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術會議在各大洲相繼召開。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研究在很多大學又趨于流行,大學生頭腦不再只被新自由主義理論占據(jù)。
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有助于分析當下的金融和經(jīng)濟危機、現(xiàn)實積累與金融市場的關系以及勞動和性別關系的變化。馬克思找到了批判分析的“跳躍點”:商品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雙重屬性、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的雙重屬性、原材料和能源轉移與價值轉移的同時性。這也使得分析社會與自然的關系危機成為可能。這種危機表現(xiàn)為能源和氣候危機,表現(xiàn)為物種多樣性和耕地的消失。在人與自然的“新陳代謝”中,人在實現(xiàn)自我的同時,也可能給環(huán)境造成巨大破壞。
“沒有任何東西比一種好的理論更實際”,這句話被認為是康德所說。馬克思主義理論正是康德意義上的好理論,它可以增進對資本主義運作方式的理解,它能消除自我蒙昧,并助力政治實踐。
。ㄗ髡邽榘亓肿杂纱髮W奧托蘇爾研究所教授)
(責任編輯:武曉娟)